李清照(一零八四 - 約一一五五),號易安居士,濟南章丘(今山東章丘)繡江人,宋代著名女詞人。
她出生於貴族底書香之家,父親李格非,曾官禮部侍郎,提點京東刑獄。是一個很風雅的官員。清照的母親王氏,是王拱辰的孫女,王拱辰是狀元,家學淵源。
十八歲時嫁給太學生趙明誠,夫婦二人都喜歡詩詞,時相唱和,生活美滿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(德父),對考古學極下功夫,以『金石錄』一書名滿天下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,山東諸誠人。 那時,趙明誠還是太學生,雖係宰相之子,但無紈褲習氣,他們結婚之後,閨房之樂,在於學問方面的共同研究。
在李清照結婚之初,北宋已瀕臨危亡的邊緣。 欽宗靖康元年(一一二六年)金兵攻下汴京,徽、 欽二帝被俘之後,朝廷南遷,北宋滅亡,趙明誠時 在山東做官。第二年金兵陷山東,他倆不得不把歷 代收集的金石書畫拋棄一大部分,夫婦南逃到建康 (南京)。不久,高宗委派趙明誠做湖州(今浙江 吳興)大守。可是,從山東流亡到南京,沿途的風 霜勞頓,趙明誠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損害,湖州太守 還未到任他就病倒了。李清照守著他,風景不殊,舉目有河山之異,心情的低沈,當然可想而知。後趙明誠為了哭奔母喪,舊 病復發,建炎三年(一一二九年)趙明誠病死於南 京,享年祇四十九歲。那時李清照已四十七歲,從此隻身飄泊於江浙間,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。
在舊時代的環境中, 丈夫幾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,一旦死去了丈夫, 可說完全孤弱無依了。而且,就在趙明誠死的那一年,江南局面也起了大變,金兀朮引大兵南侵,於建炎三年有月攻南京,清照又倉皇走上流亡之途。在兵慌馬亂中李清照逃難到 台州(今浙江臨海縣)找她的弟弟敕局刪定官李迒 ,從此姊弟二人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起。由於親人 的死別,收集的金石在逃亂中依次失去,河山的變 色,使她有著滿腔悲憤的心情。對於南朝的政治,清照是憤懣的、不平的南渡君臣,昏瞶而少進取心,和汴京時並無本質的差異。她看在眼裏,發而為詩。由於她對時政的不平,自然也得罪不少人,於是,人們便造出一些謠言來詆譭她,說她在投老之年,改嫁一個品德敗壞的男人,這謠言還說出那男人的姓名為張汝舟。
五十一歲時李清照 作「金石錄後序」,詳述亂前的幸福生活,及亂離 中顛沛奔波之苦。她晚年流浪江南,生活非常悽苦,死時年歲不可 考,大約七十多歲。